
(资料图片)
原标题:房前屋后变“增收园”
郑场镇探索发展庭院经济新模式
“家里这块地闲着也是闲着,种点菜还能卖钱。”8月28日,郑场镇渔泛村村民贾良平拿到镇上免费发放的芥菜种子,脸上笑开了花。
8月初,郑场镇动员村民们种植芥菜。贾良平早前听说周围村里种植的豆角卖了好价钱,还不愁销路,很心动。这次,他抓住机会,积极报名。当下,来自马垸村、渔泛村、连渔村、茅湖村等地的村民已收到共10斤芥菜种子,接下来将继续在全镇发放种子,预计种植面积达400亩。
小庭院,大经济。今年以来,郑场镇因地制宜,大力推广庭院经济,结合环渔泛农旅融合示范带,发挥“党建引领+”作用,在8个村发展庭院经济试点,利用农户家门口的闲置空地,种植线椒、豆角等。
上个月,马垸村6、7、8组种植的长豆角长势喜人,迎来收获季。村民刘凤香在自家门前的豆角田里采摘捆绑成熟的豆角,忙得不亦乐乎。村民自己采摘,不用担心销路。打包好后直接送到前期已签订收购协议的市襄江春食品有限公司,双方以不低于市场价的单价成交。
今年,马垸村种植的长豆角亩产达6000斤,按照均价1.2元/斤,有不少农户靠着自家门前的“闲置地”,挣了上千元,收入腰包中。
召开一场场湾组会、场院会、板凳会,让群众成为参与者、建设者、受益者,整合房前屋后有效空间和闲置资源,动员种植一季长豆角+两季芥菜。在庭院经济建设中,邻里互相帮忙搭架,轮流打药,团购肥料……共同缔造美好画面徐徐展开。
房前屋后摇身一变,成为村民的“增收园”。郑场镇坚持“党建+庭院经济”的发展模式,以发展庭院经济为契机,以共同缔造理念为指导,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,精准打造特色产业,串点成线、规模发展、全域推进,通过千家万户庭院“小经济”释放农民增收“新动力”。(记者 罗婉婷 通讯员 邓天慈)